哲学研究

  • 从自然到社会:《爱弥儿》中的同情教育

    夏天成;韩磊;

    在《爱弥儿》中,同情教育是卢梭将儿童从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关键策略。卢梭将同情视为一种人类的自然反应以及形成理想社会秩序的必要基础,他通过三条原理描述了同情的对象、条件和衡量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同情的反思与判断维度,使同情处于感觉与理性、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平衡之中,从而试图让儿童在懂得自爱的同时也发展出爱他人的能力。虽然卢梭的同情教育在理论上具有过于依赖性善论假设的难题,在实践中也存在伤害学生自主性的危险,但依然能对当代教育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2024年01期 v.30;No.16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人民自由观的生成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王耀立;林颐;

    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是每一个时代都要面对的理论焦点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语境中都包含了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黑格尔的自由观存在于抽象的国家概念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自由观不彻底性的同时构建了自己的人民自由观。从历史发生学来看,黑格尔的自由观实现了对个人主义自由观的超越。从一般唯物主义来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由观进行“哲学革命”,奠定了实现人民自由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从物质生产主体出发,认为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的国家实现人民自由,并在人民民主制中对这种自由进行维护和发展。马克思的人民自由观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也为马克思人民自由观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2024年01期 v.30;No.160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文学研究

  • 恽敬佚文三则简考

    蓝士英;

    恽敬是乾嘉时期著名文人,阳湖文派创始人之一。其文集现有整理本《恽敬集》,为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底本,但仍有散佚之文。三篇恽敬佚文:致赵怀玉手札一则;赵怀玉《亦有生斋集》卷首序文;管绳莱《万绿草堂诗集》卷首题词,对深入了解恽氏文论大有裨益,也可借此管窥乾嘉常州文坛生态。

    2024年01期 v.30;No.16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李渔与莎士比亚喜剧的共通性及其原因研究

    池程远;

    清初剧作家李渔与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均擅长喜剧创作,戏剧艺术的普遍性决定着二人的喜剧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二人都利用“生活再现”的手法构建了戏剧冲突的空间,并通过具有强烈反差性的人物塑造,使喜剧冲突复归到“喜剧性”中来。在戏剧结构的构思上,二人因皆具有演出经验,故发挥舞台想象力,使用“发现”与“突转”“、巧合”与“误会”两种技巧,将结构分为了不同的模块,体现了二人在戏剧创作上的趋同性。从整体文化上来说,以李渔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儒家思想为内核,注重教化之功用;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则崇尚革故鼎新的力量,具有明显的戏剧张力。它们的交流与碰撞,在建构文明共同体的语境下,有着必要的价值。

    2024年01期 v.30;No.160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杜诗“细柳新蒲”意象创造对古代诗歌的影响

    王昌茂;

    杜甫在至德二载春写的著名诗歌《哀江头》中,用“细柳新蒲”这一意象表达对国家的兴亡之感,抒发哀伤愁苦之情,这一意象的使用及内涵表达是杜甫首创,影响了后世的诸多诗人。宋人在杜诗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意象内涵,在描写自然景观、抒发兴亡之感方面,使其成为典故使用流传下来;而明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与表达个人哀伤内涵方面使用这一意象较为集中。至集大成的清代,清诗人开拓了这一意象在咏史怀古方面的运用,且在国家兴亡、个人哀伤、自然景观内涵方面,都对这一意象的使用有所延伸和拓展。

    2024年01期 v.30;No.160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物流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涂艳红;唐崇梅;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机制,选取我国2011年至2020年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物流产业集聚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面板数据指标,采用基准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产业集聚互动是否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物流产业集聚均可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并且物流产业集聚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值为11.91%。

    2024年01期 v.30;No.160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 基于模糊聚类的企业人力资源异构数据快速检索方法

    吴海琴;高峰;

    为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异构数据检索效率,提出基于模糊聚类的企业人力资源异构数据快速检索方法。设定异构数据清洗规则判定和剔除异常数据,通过归一化处理和马尔可夫蒙特卡算法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缺失插补。利用TF-IDF算法提取数据中能够表征文本的特征词,采用模糊聚类算法将具有不同特征相似度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类簇中,构建人力资源异构数据快速检索模型,完成数据快速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数据聚类效果较优,数据重采样较低,数据检索耗时较短。

    2024年01期 v.30;No.160 43-4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智改数转”背景下常州制造业迭代升级研究

    路娟娟;陈娴;张曼莹;

    分当析前当常前州常产州业产发业展发面展临的各现种状新和挑面战临,通的过挑分战析,划常分州常产州业产在业演演进进过过程程中所所经经历历的的三三个个重重要要时时期期,针,提对“出智在“改智数改转数”转战”略背提景出下推推动动产常业州迭制代造业升迭级代的升主级要的举主措要与举建措议与,建旨议在,提旨高在产提业高的产智业能的智化智能化能水水化平平水、优、平化优、优产化化产业产业结业结构结构、提、构高提、提升产高产业产竞业业争竞竞争力争力,以力,期以,促以期期进促促常进进州常常地州州地区地区经区经济经济增济增长增长,创,长造创,创更造造更多更多就多就业就业机业机会机会,会从,,而从从推而而推动推动常动常州常州产州产业产业的业的可的可持可持续持续发续发展发展。展。。

    2024年01期 v.30;No.160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语言学研究

  • “当然愿意”构式的语用修辞研究

    刘亚娟;韩思雨;

    情态是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但在汉语中关于意愿情态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BCC、CCL、MLC和微信平台中的语料,借助Halliday三大元功能和Hyland两类元话语的理论视角,探究了与不同逻辑语篇、不同主语共现的“当然愿意”构式的语篇和人际修辞效果。研究发现:(1)不同逻辑语篇中“当然愿意”构式具有以非直接愿意为主的语篇特点,扮演着委婉拒绝的人际功能。(2)与“当然愿意”构式共现的高频主语是第一人称,体现说者意识,彰显主体性;同时,与第三人称和名词主语共现时又体现主体间性,但总体而言主体性更凸显。

    2024年01期 v.30;No.160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评价理论框架下英跨海难民危机的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分析

    李楠楠;

    非法移民和难民危机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欧洲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英国来说尤其如此。近几年,非法偷渡英吉利海峡溺亡的事件层出不穷,给英国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非法难民的救治和安置也给英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选取英国媒体《经济学人》杂志中两篇关于英国非法移民的报道作为语料,进行个案研究,旨在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框架对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进行比较分析,从情感、判定和鉴赏三个子系统去讨论新闻语篇中报道者所呈现的价值观和立场,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

    2024年01期 v.30;No.160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法学研究

  • 新时代法律设施的传统借镜和理念更新

    靳匡宇;李新珠;

    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我国法律设施持续优化,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法律设施和法律精神的脱节、法律设施庸俗化和工具化、传统法律文化阙如、机构在臃肿和精简之间摇摆等实践困境。将时代精神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结合起来,确保法律设施的良性运行,是必须正视的时代课题。在对中华法律文化传统进行追溯的基础上,提出法律设施应该具有功能配置上的协同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功能拓展上的开放性、价值理念上的一致性等制度优化方向。

    2024年01期 v.30;No.160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融资性贸易合同的性质及效力认定

    杨晓航;骆小春;

    融资性贸易合同是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合同,其性质及效力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现有法律规定不够明确,法院的裁判意见难以统一。正确识别融资性贸易合同的性质,准确适用法律认定合同效力,对于指引商事实践和维护司法权威具有重要作用。人民法院在探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过程中,应遵循商事外观主义,尊重商事自治,有条件地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进行审查,并进行充分论证说理,进而对融资性贸易合同的性质和效力作出公正合理的认定。此举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市场自由、维护市场秩序,为相应的商事实践提供规则指引,维护司法权威。

    2024年01期 v.30;No.160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 酌定不起诉与非刑罚处罚的刑事教义学一体化解释

    王子涵;

    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本应由法院判决决定,但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却将这一权力赋予了检察机关在酌定不起诉程序中适用。这似乎违背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关于宣判有罪的规定,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冲突,完全可以经过刑事法教义学的一体化解释方法将冲突化解。将两者放在功利主义视野下可以发现,非刑罚处罚是目的刑论的产物,而酌定不起诉程序则源于诉讼经济原则,二者同属功利主义法学,具备刑事法哲学的一致性,满足在程序正义的前提下产生实体正义结果的刑事法原理。相关反对意见对刑事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有误,认为割裂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联系,难以发挥刑事一体化的真正功能,不应当被采纳。

    2024年01期 v.30;No.160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教育与教学研究

  • 艺术管理教学策略的嬗变与发展(1983—2023)

    董峰;

    我国艺术管理教育历经“专业方向教学——目录专业新建——新文科转向”的阶段性发展,其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也形成了从“艺文+经管”教学内容简单组合到“知识+实务”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再到“学用融合+文教协同”教学结构深度融合的嬗变轨迹,走出了一条“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双向会通”“文教协同与产学对接双轮驱动”人才培养的新文科之路。艺术管理教学跨学科知识、实践技术与行业经验的交叉幅度与融合深度以及在行业实践的应用程度、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是这个专业教学框架也是其教育体系成熟与否的关键。因此,对其专业教学策略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推进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也有助于思考“新目录”下艺术管理本科专业与学位点的发展趋势与走向。而其教学模式的形成逻辑对审视“新目录”下艺术人才培养在“平衡学科机制与行业机制的关系”上具有启发借鉴的意义。

    2024年01期 v.30;No.160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课余时间管理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顾天竹;陈哲;李海星;

    基于效用理论区分主动课外拓展和被动课后补习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异,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和幸福感指标,针对“双减”背景下我国初中阶段学生群体课余时间管理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三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课外拓展和课后补习分别对学生幸福感具有正负相反方向的显著作用,但两者的替代关系并不显著;同学课余时间安排对学生自我时间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实。证实结证果也结通果过也了通沮过丧了感沮、丧抑感郁、抑感、郁不感悦、感不、悦无感聊、无感聊和感悲和伤感悲的伤稳感健的性稳检健验性,检以验及,幸以福及感幸异福质感性异分质析性。分从析学。习从方学习式方的式性的质性和质作和用作来用看来,主看动,主性动的性课的外课拓外展拓比展被比动被性的动课性后的补课习后更补有习利更于有初利中于生初的中学生业的发学展业和发身展心和健身康心。健从康时。间从时管间理管角理度识角别度两识种别学两习种方学式习对方初式中对生初幸中福生感幸的福作感用的机作制用,机既制有,助既于有理助解于课理余解时课间余管时理间的管重理要的性重,要又性可为,又学可生为身学心生健身康心保健障康政保策障的政制策定的提制供定科提学供依科据学。依据。

    2024年01期 v.30;No.160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高校师范生校外实践教学:价值、问题与路径

    吕莉敏;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教育理念落实、实践知识生成、实践能力形成的关键。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师范生校外实践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不够,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实践不够深入;师范生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不明,难以体现校外教师指导的深度和广度;师范生校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缺失,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提出构建“螺旋进阶式”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师范生校外实践教学标准、完善师范生校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优化措施。

    2024年01期 v.30;No.160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科技自立自强思想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宋丽娜;

    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是我国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基础,蕴含着坚定中国特色“自主”意志、发挥举国体制“自强”战略和实现民族复兴“自信”目标的时代内涵,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推动青年学生树立报国志向、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历史主动的价值张力,融入路径包括教学思维的“理念引导”、教学目标的“需求输入”和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以此来传承科技精神、激发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01期 v.30;No.160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 余洋数字插画设计作品

    余洋;

    <正>~~

    2024年01期 v.30;No.160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 投稿指南

    <正>《江苏理工学院学报》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刊提倡严谨、扎实、求真、创新的文风,坚持以学术水平作为稿件刊用的首要标准,支持自由平等的学术讨论与争鸣。1.投稿方式所有来稿请通过本刊投稿系统进行投递,路径为:(1)进入“江苏理工学院官网”(http://www.jstu.edu.cn/)主页,按照“组织机构—综合管理机构—发展规划处—江苏理工学院学报(页面导航栏)—在线办公—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后进行投稿;(2)直接链接进入“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网站”(http://jslgxyxb.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czjf),通过点击页面右上方“在线办公—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后进行投稿。

    2024年01期 v.30;No.160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