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_2Sb_2Te_5相变存储单元电热耦合模型的构建及功耗分析

    吴卫华;马文静;徐胜卿;张勇;朱小芹;

    针对如何降低相变材料RESET操作功耗的问题,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手段构建了T型结构相变存储单元的电热耦合模型;探讨了Ge_2Sb_2Te_5相变薄膜的厚度与电导率、加热电极的直径等参数对器件RESET过程峰值温度的影响,以及在加热电极中植入碳纳米缓冲层对改善器件RESET功耗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e_2Sb_2Te_5薄膜厚度的增加、电导率的下降、加热电极直径的减小,器件RESET过程的电流呈下降趋势;T型结构单元中碳纳米缓冲层的植入,在激励电流强度不变的情形下,器件内部的峰值温度有了明显提高。

    2024年06期 v.30;No.16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陈旭服装设计作品

    陈旭;

    <正>~~

    2024年06期 v.30;No.165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纳米ZrO_2/硅树脂复合膜对双层封装LED光学性能的影响

    许振军;王云松;盛立军;张东晓;

    为了研究纳米粒子/硅树脂复合薄膜对双层封装LED光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纳米ZrO_2掺杂薄膜并将其应用于LED封装。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粒子掺杂浓度和薄膜厚度可提升双层封装LED的发光性能。其中,在掺杂层厚度相同的情况下,4%的掺杂量表现最优,光效比单层封装高出2.25%;而在掺杂浓度相同的情况下,0.15μm的复合薄膜层厚度表现最佳,光效较单层封装提高6.59%。因此,通过调节复合薄膜中的纳米粒子掺杂浓度和薄膜厚度,可以有效提升双层封装LED的发光性能。

    2024年06期 v.30;No.165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在人体医学信号中的应用研究

    吴全玉;孙健;胡鸣瑛;曹艺凡;陶为戈;潘玲佼;刘晓杰;

    由于生物信号中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性,一些传统方法,如傅里叶变换可能难以准确捕捉信号的多尺度结构,导致特征提取不充分。文章提出了一种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多尺度排列熵的组合处理方法。首先,通过应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可以将信号有效地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其次,引入多尺度排列熵对这些IMF进行多尺度复杂性分析,以研究信号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复杂性变化;接着,将不同时间尺度下信号的动态变化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把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类型;最后,将该组合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人体医学信号,包括心音信号和脑电信号等。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EEMDAN算法,结合多尺度排列熵提取信号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脑电癫痫信号分类结果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9.8%,心音信号的分类模型性能指标达94.71%。

    2024年06期 v.30;No.165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圆度误差评定

    徐晨;徐旭松;王树刚;郝博麒;

    为了提高圆度误差评定的精度及准确性,提出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应用到圆度误差评定中。首先,基于新一代GPS公差规范标准,使用最小区域圆法拟合圆度误差数学模型;其次,采用线性递减惯性权重的参数设置,并且加入了模拟退火思想,其中设定了马尔科夫链长度并以高斯变异扰动生成新解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进而求解最小区域圆法圆度误差数学模型的最小值,得到圆度误差;最后,进行实例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相较于最小二乘圆法(Least Square Method, LSC)、最小区域圆法(Minimum Zone Circle, MZC)、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灰狼优化算法(GWO,Grey Wolf Optimizer)其计算精度分别提高了25.98%、11.63%、96.39%和50.14%。相较于传统粒子群算法,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也有一定提升。

    2024年06期 v.30;No.165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 超声辅助磨削CFRP材料的磨削力和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郭浩;丁凯;庄百亮;李奇林;雷卫宁;曹忠亮;

    采用磨粒无序排布(电镀)和磨粒有序排布(钎焊)2种磨头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 CFRP)开展超声辅助磨削(Ultrasonic Assisted Grinding, UAG)试验,与普通磨削(Conventional Grinding, CG)对比分析磨粒排布方式对加工产生的磨削力、工件表面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参数下,超声辅助磨削时,钎焊磨头相比于电镀磨头可以得到较小的磨削力,磨削表面损伤区域更小、形式更少;具有较大出露高度和较好等高性的磨粒可以更好地发挥超声振动作用。此外,2种磨头在超声辅助磨削后测量的表面粗糙度均低于普通磨削;超声辅助磨削时,相同参数条件下钎焊磨头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低于电镀磨头。

    2024年06期 v.30;No.165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6K]
  • 基于板-梁理论的UHPC预应力双T薄壁截面梁弯扭屈曲理论与有限元验证

    张文福;李沈杰;曹石;江杨;

    当前,针对预应力双T开口截面的理论研究较少。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双T截面梁为研究对象,基于“板-梁”理论和变形分解原理对梁的弯扭屈曲进行研究,通过推导得到弯扭屈曲下的总势能方程,并通过最小势能原理给出组合扭转的弯扭屈曲解析解。借助ANSYS软件对所求得的解进行正确性判定,分析有限元计算的结果。结果表明:所得的弯扭屈曲解析解与有限元结果吻合度较好,误差范围在-0.50%~1.44%。

    2024年06期 v.30;No.165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不同形式钝体对涡激振动能量回收的影响研究

    赵玮;孙云;张丹;郑焱;

    首先,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不同钝体结构的涡街能量回收装置进行研究。在狭缝结构钝体C1、凹背面钝体C2基础上,提出带有控制柱的新型钝体结构C3,并在雷诺数为2.16×10~5情况下进行流固耦合(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FSI)计算。结果表明:带有控制柱的钝体C3,由于控制柱的扰动作用使得涡量脱落频率降低。其次,通过FSI计算得到不同钝体的PVDF柔性板升力系数,显示新型钝体结构对应的柔性板升力系数幅值上升。采用离散傅里叶变化对比分析系数的频率规律,得到升力系数的频率大小与幅值成反比例。最后,通过公式计算柔性板的发电电压,得到新型钝体结构C3柔性板电压幅值为0.04 V,相较于C2钝体结构,发电电压上升了33.3%。

    2024年06期 v.30;No.165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3K]
  • 考虑接地区域应力分布特性的轮胎力分析

    孙越;李波;贝绍轶;

    为了更精准地控制车辆,预估车辆状态,文章提出一种考虑接地区域实际应力分布的修正轮胎刷子模型。首先,使用ABAQUS软件建立了205/55 R16型子午线轮胎的有限元模型,搭建轮胎静力学验证台架,利用径向刚度法验证有限元模型的静力学有效性。通过改变有限元负载、胎压得到轮胎接地印迹区域X向中心和Y向中心线的垂向应力分布数据,使用Matlab拟合工具箱拟合出应力分布公式,考虑X、Y向的权重系数,拟合出接触面的公式。将接触面应力分布代入刷子模型中,对轮胎滑移区进行优化计算。将优化后的模型与初始刷子模型和魔术公式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修正刷子模型可对轮胎纵向力、侧向力进行更加准确的估计。

    2024年06期 v.30;No.165 6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0K]
  • 基于SUMO的城市孤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研究

    李千;周文财;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城市交叉口在缓解拥堵中起重要作用。传统的孤立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难以应对复杂场景,导致通过效率降低。文章以常州市清潭路与白云路交叉口为案例,结合IDM跟车模型,进行了信号配时的仿真优化。通过SUMO构建交通模型,使用Webster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优化信号配时。Webster算法根据车流量和流量比计算出最佳周期和每个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优化后,平均延误降低了3.3%,排队长度减少了7.5%,速度提高了8.6%,占有率降低了4.5%。模糊控制优化则采用车辆排队长度作为输入,绿灯延长时间作为输出。优化后,平均损失时间降了4.2%,延误降了6.6%,速度提高了10%。当流量处于不同比例时,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占有率和平均速度均有所提升。此研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024年06期 v.30;No.165 7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1K]
  • 一种电磁寻迹智能小车设计

    田苗法;

    文章提出了一种电磁寻迹四轮智能小车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硬件设计方案以STC32G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包括控制系统的电源供电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舵机驱动模块、激光测距模块、编码器以及干簧管等电路设计方案;软件设计方案包括小车速度控制、舵机打角控制、过环岛控制、避障控制以及出入库控制等控制方案,并运用有限状态机的编程思想将各程序模块按照小车控制逻辑组合成一个整体。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出智能小车实物,通过程序调试和对参数进行反复实测调整,使小车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顺利通过赛道上的各元素。

    2024年06期 v.30;No.165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 基于眼动追踪的女性用户新能源汽车中控设计意象研究

    高磊滔;

    以女性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在新能源汽车中控台设计中采用眼动设备和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展开评价,建立意象评价模型,为汽车设计师提供数据与方案支持。搜集不同品牌风格的新能源汽车中控台设计方案,选择28名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新能源汽车驾驶员佩戴眼动仪对中控台不同的测试区作出意象打分评价,再分别以眼动仪的数据和用户打分评价数据为基础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其中,眼动仪的数据来源是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值。计算结果中实际分值与预测分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值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女性驾驶员对中控台设计的意象评分。这给汽车设计师在进行内饰设计时提供了用户评价指标,从而为不断优化汽车产品市场、提供更多个性化汽车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4年06期 v.30;No.165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 权力三角: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中的权力关系

    季庆庆;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力关系直接影响着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探究权力关系,有助于推动高校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中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之间普遍存在冲突与失衡的现象;三种权力之间呈现复杂的动态关系,在不同时段表现出合乎形势发展的引导和矫正功能,在不同的评价场域呈现出不同的主导和退出关系;协调和平衡不同的权力关系是开展具体评价事务的重要保障。

    2024年06期 v.30;No.165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机械专硕“双融”人才培养的格式塔心物场

    程锦翔;周金宇;朱福先;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组成元素之间整体关联的基本思想,与机械专硕“产教+科教”双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中多维场景和多元主体特征,具有高度一致的理论内涵。在机械专硕人才培养研究中引入格式塔理论,打通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二元屏障,探明“教-研-产”三元共生的“双融”协同机制,体现多维场景的整体耦合和多元主体的自治交互。系统分析机械专硕“双融”人才培养的环境系统和人格系统,基于完形组织律构建人才培养格式塔心物场。初步形成机械专硕“双融”人才培养格式塔心物场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2024年06期 v.30;No.165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