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法学研究

  • 道德“二律背反”问题的审视与超越——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张璐露;

    道德“二律背反”是指,人类道德不仅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反而发生倒退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与文明社会的冲突是其产生的根源;康德认为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进步中有时需要付出道德代价,这看似为了发展的理性选择却造成了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二律背反”;马尔库塞则从社会对人的物质生活乃至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决定角度,分析了“二律背反”现象产生的动力机制。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来看,由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因而在生产力不断推动的社会发展中,道德的“二律背反”只是局部、暂时、相对的,道德的进步是整体、持续、必然的。为了使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形成良性互促的关系,需要通过教育筑牢道德根基、以文化涵养价值共识、依托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由个体践行带动集体协同,推动物质丰富与精神富足并行,从而实现对道德“二律背反”问题的实质性超越。

    2025年04期 v.31;No.169 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非独创性公开数据集合邻接权保护路径的证成

    张志伟;张梦瑶;

    非独创性公开数据集合作为目前常见的数字资源,俨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对于此类数据集合,我国尚缺乏具体的保护条款,只能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对其予以被动保护。纵观各国立法现状,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特殊权利保护模式与合同条款保护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局限。通过邻接权制度对非独创性公开数据集合进行保护,既能实现法学理论与制度上的逻辑自洽,又能满足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并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现实需要,不失为一条合理可行的法律保护路径。在规则设计方面,宜新设“创建者权”,并对权利客体、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与权利限制进行明确。

    2025年04期 v.31;No.169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文学·语言研究

  •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姜上桂等四位江苏作家为中心

    朱则杰;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就姜上桂、王凝鼎、王方岐、郭嗣龄以及王玉藻、王方魏、郭延龄、郭彭龄等江苏作家的有关问题做些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2025年04期 v.31;No.169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战国策》书名的异称及其含义考述

    张馨月;黄威;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其中,“中书六名”作为刘向编订《战国策》的原始材料,对书名确定具有重要影响。在诸多异称中,《策》《国策》《战国》皆为简称。“策”字当取“策谋”之意,而非“简策”,这与刘向编订该书的实际情况相符。

    2025年04期 v.31;No.16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重大危机事件中美国官方的话语目标建构

    代树兰;苗珊;

    通过聚焦美国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后的官方话语,以美国政府为纪念9·11事件设立的官方网站上的演讲和声明为主要语料,运用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美国官方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话语目标及其建构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美国官方利用重大事件的特殊情境营造氛围,影响公众情感,将政治权力转化为话语策略,使政府目标与受众目标相契合;通过选择符合民众情感需求和社会认知的话语策略,引导公众认同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一致性,并将话语目标引向既定的政治议程;同时,借助易于接受的话语策略和戏剧化的表达方式动员民众,影响其认知与思维,从而获取支持,最终实现话语目标。

    2025年04期 v.31;No.16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经济·管理研究

  • 数字经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生鲜农产品交易规模的中介效应检验

    涂艳红;朱萍;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策略。基于2011—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但均呈现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南方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北方地区,且影响显著为正。此外,数字经济可通过扩大生鲜农产品交易规模间接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表明生鲜农产品交易规模在二者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2025年04期 v.31;No.169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高管团队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漂绿”风险的影响

    马蓓丽;

    企业“漂绿”是一种形式上适应而实质上对抗的伪社会责任行为。近年来,我国企业“漂绿”现象日益突出,危害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高管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漂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高管环境关注度越高,越能抑制企业“漂绿”程度;并且,高管环境关注度与企业“漂绿”程度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即在非重污染企业、非中央企业和媒体关注度低的企业中,高管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漂绿”程度的抑制作用更强。拓展性研究发现:在影响因素方面,高管绿色经历、女性高管比例、教育异质性和海外学习经历等高管个体特征会影响高管环境关注度;在经济后果方面,更关注环境的高管会通过加大绿色投资,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升财务绩效。这一研究既丰富了高层梯队理论中关于高管心理认知对企业环境决策制定及其实施后果的研究,又为培育绿色高管团队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2025年04期 v.31;No.169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文化·艺术研究

  • 商业与视觉:中国电影广告的视觉嬗变(1905—1937)

    温涛;

    近代国产电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电影广告的发展史。文章结合近代国产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对近代国产电影广告的发展进行分析。近代国产电影广告的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从单一的文字表述到图文结合的视觉“诱导”,再到融入现代化元素,诸如明星效应等多元素融合的特征。这三个发展阶段所映射的其实是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物质文化的输入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窥探近代中国美术变迁历程的特殊视角。

    2025年04期 v.31;No.169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7K]
  • 互动与体验:空间叙事在数字游戏设计中的研究综述

    张宗登;向莹;

    近年来,空间叙事在数字游戏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当前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及电影领域,而在数字游戏设计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梳理空间叙事理论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空间叙事在数字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数字游戏设计的空间叙事特征与设计原则,探讨如何进一步拓展空间叙事在该领域的应用广度与深度。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归纳法,探究空间叙事在数字游戏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和发展动态,以期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提升用户互动与体验,实现更精准的设计定位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31;No.169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机械·车辆工程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齿轮齿面测量路径规划研究

    方矩圆;徐旭松;王树刚;金吴洋;

    针对齿轮齿面精密测量中存在的低检测效率问题,基于高精度固定桥式三坐标测量机Micro Plus的曲面检测功能,对齿面测量开展路径优化研究。构建齿面测量路径与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的数学模型,结合精英蚂蚁系统和自适应蚁群机制对蚁群优化算法加以改进,采用针对区域测点密度不同的动态信息素更新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算法局部收敛的限制问题。测量实验表明:改进算法路径长度优化率较其他算法提高36.01%以上,且具备更好的全局搜索稳定性。

    2025年04期 v.31;No.169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 前置柔性可变形分隔板对圆柱绕流的影响

    赵国飞;王东源;郑焱;

    受游鱼摆动过程对周围流场产生影响的启发,文章采用SST k-ω模型分析了前置柔性可变形分隔板对圆柱流场的影响。通过改变分隔板波动频率和波动幅度,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圆柱流场的一阶和二阶统计量、阻力升力系数变化、流场功率谱密度。研究表明,波动分隔板改变了圆柱迎流面涡量分布,促进圆柱圆周的涡量重构。其中小频率大振幅下的分隔板相比静止分隔板更有利于减阻,其原因是波动分隔板破坏稳定的涡街结构,使流动结构较为复杂,从而降低由较为稳定涡街引起的阻力。当分隔板波动频率与涡脱落频率成整倍数时,二者之间的共振会影响涡街结构周期性的融合,从而使得圆柱的阻力与升力升高。

    2025年04期 v.31;No.169 7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2K]
  • 基于双LFSR动态密钥与ECC的以太网Bootloader设计

    吴佳枝;张友兵;周奎;

    提出一种面向微控制器单元的网络Bootloader安全固件升级方案。针对传统TEA(Tiny Encryption Algorithm)算法密钥更新机制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LFSR)的动态密钥生成方法,通过引入多项式位异或操作优化单LFSR结构,缓解周期性伪随机问题,并采用双LFSR异步错位异或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密钥的随机性与抗破解能力。为确保改进型TEA加密过程中密钥传输的安全性,方案在通信双端预置ECC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密钥,实现对对称密钥的安全加密与传输,从而保障整个固件升级流程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开发了上位机加密工具链与支持A/B分区的Bootloader程序,通过密钥敏感性分析、雪崩效应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有效性。

    2025年04期 v.31;No.169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 情感交互理论下儿童智能陪伴产品设计研究

    张英英;宋姣;邓茹;杜明君;王舟雨;

    针对产品设计中儿童情感需求未被全面考虑的问题,探讨了情感交互设计理论,对儿童智能陪伴产品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对情感化交互理论下儿童的心理需求加以分析,将情感交互理论扩展至亲子陪伴的应用场景中,运用“本能-行为-反思”的设计原则,提出“人与产品”“儿童与家长”两个维度的设计框架,并根据该框架展开了儿童智能盆栽的设计实践。通过实践,验证了情感交互设计框架的可行性,从而为儿童智能陪伴产品设计中情感交互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4期 v.31;No.169 103-10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化学·生物工程

  • 高校典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真菌和细菌浓度分析及污染评价

    孟雪;周守标;顾鑫;伍卉;

    春秋季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某高校不同室内功能区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浓度,利用16SrRNA和ITS测序技术鉴定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以评价高校室内空气质量和优势菌群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各功能区春季和秋季室内真菌浓度存在显著变化(P<0.05),而各功能区细菌浓度在春季和秋季没有显著变化(P>0.05);真菌浓度最高的功能区是教室,食堂是各功能区中细菌浓度最高的地方;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各采样点的细菌浓度均达到清洁级别;但秋季卫生间和教室的真菌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通过16SrRNA分析,鉴定出10个属的细菌;通过ITS分析,鉴定出10个属的真菌,其中检出3种人体致病真菌。该研究探究了高校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和菌群变化,对校园春秋季疾病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4期 v.31;No.169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 丁香酚改性增韧剂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蔡银杰;杨润苗;谢立平;殷争艳;夏艳平;

    以丁香酚、环氧氯丙烷和端含氢硅油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反应型增韧剂——有机硅-丁香酚-环氧硅油。采用环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树脂,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为促进剂,酸酐为固化剂进行固化,同时添加增韧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热失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仪器对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增韧剂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了该新型增韧剂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韧剂的添加增加了环氧树脂的断裂伸长率,当增韧剂添加含量为7%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达到37.94 MPa,断裂伸长率较纯环氧树脂提高了69%。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热稳定性略有降低。综上,增韧剂含量为7%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2025年04期 v.31;No.169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8K]

书评

  • “精微”植基,“广大”可期——《中国译者〈论语〉英译研究》序

    何刚强;

    <正>阅读张德福教授新书稿《中国译者<论语>英译研究》~([1])将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到14年前。当时他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方向是翻译理论与策略研究。入学伊始,他便参加了我主持的关于《论语》海外英译研究的复旦大学“985工程”推进项目,以及后来获批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特别是我领导的七人课题组,团队全体成员分工合作,全力以赴,历时三个寒暑,按时完成任务,并在2016年秋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当年唯一的优秀等级结项证书。张德福在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浓厚兴趣,以至于给自己额外增加了不少的相关查读、搜索、调阅、核实工作,不仅为项目的有效展开做出独有的贡献,也使自己的研究视野得以扩展,进而竟发现自己对《论语》的英译研究已经“情有独钟”。尤为可喜的是,他的博士论文选题就是汉学家《论语》英译研究。

    2025年04期 v.31;No.169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